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參與者。2021年12月28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十四五"五年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本計劃")。這是我國機器人產業第二個五年發展規劃(機器人產業第一個五年規劃(2016-2020)于2016年6月發布),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十四五"期間中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機器人研究始于 1970 年代初,然而,由于中國處于工業化初期,市場不成熟,機器人采用緩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10年以來,中國機器人產業進入了市場需求和政府政策驅動的高速發展時期。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近年來,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進入新時代,機器人與下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規劃》規定,"十四五"期間:
提升創新能力:如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突破機器人系統開發、操作系統等共性技術,發展仿生感知與認知、生物力學集成等前沿技術,促進新技術的融合應用例如人工智能、5G、大數據和機器人云計算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如解決特種材料、核心零部件等領域存在的短板,開發機器人控制軟件和核心算法,建立國家機器人標準化組織,加快研究、制定和應用急需的機器人技術標準
增加針對特定行業的高端產品供給
通過將供應鏈參與者聚集在一起的各種措施以及通過標準和認證擴大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優化機器人產業整體結構,例如:培育領先的優質企業,支持發展一批新的專業化"小巨人"企業,促進供應鏈各層級企業之間的合作。機器人已經在工業和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作為新興技術的平臺和現代工業的基石,推動工業的數字化發展和智能化升級,同時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普遍存在的重要工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人們對更智能、更易用、更安全的機器人的期望越來越高。對此,《規劃》提出重點推進焊接、吸塵(清潔)、爆破生產、物流、農業、礦山、建筑、醫療、養老助殘、安防、防疫等機器人的創新和應用。 、家用機器人、公共服務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移動機器人。
中國已連續八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20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員工246臺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應用于汽車、電子、冶金、照明等52個"主要"行業領域工業、石化和醫療保健,以及143個"中"行業(根據聯合國分類,中國制造業涵蓋41個大類和207個中類)。服務機器人已在倉儲物流、教育和娛樂等廣泛領域部署,清潔服務和醫療保健。但是,部署仍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因此,未來五年擴大中國機器人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是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當務之急。《規劃》明確了以應用為導向,引導和加快機器人技術更新升級,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
該計劃的實施不僅將支持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還將推動全球機器人技術和工業自動化的進步。
本文作者:宋小剛 IFR 亞洲執行委員會成員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兼秘書長